Monday, September 14, 2009

小蜜上小學囉!

 

 

小蜜剛剛去上課了,因為跟媽媽在家裡悶了一個星期很無聊,所以小蜜很期待去上課。

一進教室開始玩黏土...

小蜜的學校在上個學期就開始幫他們做準備,六月份共安排三次活動,讓小朋友到學校去習慣學校的環境,一次由爸媽陪同,留在一旁陪小朋友,一次由幼稚園的老師帶去,另一次爸媽帶去,但爸媽去開會,小朋友自己玩。

小蜜的幼稚園因為大部分的學生不是唸小蜜的學校,所以老師無法分身帶小蜜去,他們規定八個學生就要一位老師在,如果老師離開了,要找其他代課老師來支援。

我們後來聽小雪花的老師說才知道,應該是小學的老師要到幼稚園訪問老師了解小蜜的學習狀況,蜜媽覺得很不可思議,那小學老師不是累死了???

我們打電話連絡小蜜的小學,他們解釋,因為今年共有來自十七所幼稚園的學生,比往年多很多,所以今年希望是由幼稚園老師帶過去,如果幼稚園老師不能帶過去,家長帶去也可以。

而幼稚園老師的工作也不輕鬆,要將小朋友在幼稚園的學習狀況、體能發展和人際關係的發展... 之類的報告寫好,寄給小學老師。幼稚園老師在寄出學生報告之前,會先讓家長看一下內容,才寄出,以免後來發生爭議。

小蜜的學校只有三個年級,到四年級要到另一個學校去上課,學校共兩百多個學生,新生好像是五六十個左右。

原本蜜媽要趕作業,想略過第二次學校參觀,結果一進小雪花,盡責的小雪花的老師就說:"你今天幾點來帶小蜜去Nether green 呢?"

所以後來小蜜還是去了一趟 Nether green,玩了很開心才回小雪花。

第三趟去Nether green,老師和家長們開會了解開學要注意的事項,基本上英國的小學,家長要帶小朋友到教室裡面,幫小朋友把東西放好了,才離開,不像台灣,把小朋友放在學校門口自己走進去就好了,(還是最近台灣的規定也不一樣了? 畢竟蜜媽上小學已經是二十幾年前的事了。)

九月份開學的第一週,新生還沒開學,老師就利用這一週做家庭訪問,認識學生,老師來家庭訪問,還帶個一隻大玩偶和一些玩具,讓小朋友在習慣新的學校生活前,先習慣新老師。

新生開學的方式也很特別,新生上課的時間,比一般生晚十分鐘,讓學校可以比較從容的接待新生和家長,一個班二十幾個學生,共分三批,小蜜是第一批,所以今天開始上課,另兩批的新生明後天才開始陸陸續續的來學校上課,讓老師有時間跟新生建立關係 (build rapport)。

蜜媽的朋友到小學去當義工,提到十點學校會提供免費的水果給小朋友吃,時間一到,她看到水果籃裡,有各種的水果,讓小朋友自己挑選,沒有拿到自己喜歡吃的水果的小朋友也不會鬧,就拿別種水果,或乾脆就不吃。

蜜媽的朋友說:"跟台灣營養午餐,全校的水果都一樣的情形真的很不同,他們學校提供學生較多的選擇機會,不幫學生做決定。"

這讓蜜媽想到一個麥當勞的故事,有個媽媽問女兒,你要吃麥香雞還是麥香魚? 女兒回答:"麥香雞。" 結果媽媽還是點了她認為對女兒比較好的麥香魚給她,完全不尊重女兒的想法。

我們在提到學生要有獨立思考能力時,老師們或家長們曾尊重過學生的想法嗎? 還是為了省事,都是自行為孩子或學生做決定呢?

"你聽我的就好了,幹嗎意見那麼多。"

久了,孩子不動腦了,就聽你的吧...

將來長大來,孩子面對考驗時,我們又說,"你要自己做決定啊。"

從來沒練習做過決定的孩子,面對人生重大抉擇時,會"忽然"有能力依自己與現實的狀況評估,做出"正確的"決定??

好像從沒開過車的人,開巴士會輕易就上手嗎?

一位在英國待很久的台灣媽媽分享:"明明就希望他去修一些將來申請大學會比較有用的課,像進階數學與化學之類的,可是他卻不要。也只能忍住,讓他自己做決定。"

如果是台灣的家長應該會"強烈"建議小孩去修那些課吧,這些小孩照著父母期望成長的小孩,將來真的會發展的比較好嗎? (蜜媽身邊的好友,別忘了提醒蜜媽... 不要對小孩干涉太多...)

不過小蜜習慣了英國這樣的環境,回台灣上小學,可能會是老師比較不喜歡的學生吧,意見太多... 疑問太多...

到時候跟老師先說好,讓小蜜有問題或有意見回家找爸爸媽媽討論好了,不要影響老師正常上課了,畢竟要帶三十多個蘿蔔頭的老師是很辛苦的。
Posted by Picasa

2 comments:

Unknown said...

還是一樣的拉
所有的人車全部擠到大門口
然後又鳥獸散
現在有些縣市還要提議學校供應早餐
真不知家長都要做甚麼

Patty said...

其實如果學校可以提供早餐也不錯,小蜜早上好像都沒什麼胃口,我問老師可不可以讓她帶三明治去學校,老師說ok ,我就比較放心一點。

我聽學校的同事說,現在台灣的小學是不可以帶早餐去學校吃的,學校裡面也沒有福利社可以買東西吃,所以如果學校能提供早餐也不錯。

不過如果營養早餐和營養午餐一樣"美味",那就... 還是在家裡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