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31, 2011

summer 菊次郎的夏天



雖然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但是看過整個電影的故事大綱,故事的內容是菊次郎要千里尋母,不務正業的鄰居決定要和他用搭便車的方式去找他媽媽,後來媽媽找到了,才發現他媽媽已經另組家庭了,這故事有點類似以前看過的法國片蝴蝶(Le Papillon ),少年尋找媽媽的歷程也是鄰居先生尋找回自己的歷程...

故事感覺有點沉重,不過這音樂真的很輕快,聽了就開心。



以前好喜歡 布瓜 這首歌喔... 真想學法文...

爺爺陪著小女孩找媽媽,小女孩媽媽的名字和爺爺一直想找的蝴蝶是一樣的,找到了小女孩的媽媽,爺爺也找到了一生追尋的蝴蝶...

Saturday, January 29, 2011

離別

相處了一年多的韓國鄰居要離開了,在等了半年多的口試,鄰居爸爸終於順利通過口試,取得博士學位,也大手筆的花了五百多英鎊買了博士服。

如果沒遇到他們可能永遠不知道原來我們是如此的幸運,當初因為學校宿舍沒消息,害我們差點連小朋友的簽證都辦不出來,拿到學校宿舍的合約時,我們就覺得很感恩了... 後來才知道他們之前住的學校家庭宿舍區很潮濕,住在ground flour 的那家人,暑假一個月的假期結束,回到宿舍發現連枕頭都發霉了,可是學校的人員知道了,還是不願意幫他們換地方,或許是怕開了先例,以後都會有家庭這樣要求吧。我們住的地方除了環境好,房租也相對便宜很多,今年因為水電瓦斯費都含在房租中,所以即使今年是英國少見的嚴冬,我們也不需要擔心帳單,可以放心的開暖氣,過個暖暖的冬天。

韓國鄰居一家節儉,但對小孩卻很捨得,捨不得買牛肉,捨不得買海鮮,但韓國哥哥卻學鋼琴,學游泳,妹妹因為過敏體質的關係,只吃有機食品,對這對夫婦,我們真的很佩服,能為小孩做到這份上,真的不容易。

他們要離開了,所以將一些玩具送給小朋友們,當我發現他們送給我們一個彈跳圈(trampoline)的時候,心裡真的超開心的,因為一直想買,卻因為東西太佔空間,價錢又不便宜,所以沒買,沒想到鄰居竟送給我們一個...

人與人的緣分真的很不可思議,感謝這些讓我們更珍惜福氣的朋友,也感謝這些願意將他們的福氣與我們分享的友人,希望他們回韓國,一切都好。

昨天他們在雪菲爾的最後一晚,韓國媽媽知道我們很喜歡韓國海苔,所以就將他們的存貨(六大包)全部留給我們,還給我們一些小蜜很喜歡的小魚干,還有一些其他有的沒有的小東西,他們來英國八年,已經有六年沒回去了... 故鄉對他們而言應該有點陌生吧。韓國爸爸的工作也沒著落,心裡因該會有點不安吧...

今天早上接到韓國媽媽的電話,請我幫忙收他們留在計程車上的筆記型電腦,因為他們搭計程車去火車站時,把筆電忘在車上了,計程車司機送來時,還要求要七磅的車費... 真是死要錢... 我跟韓國媽媽說,等他們一家到韓國後,在用電子郵件寄他們的韓國地址給我,這樣應該比較不會弄錯地址。

在異鄉的國際學生,也只能靠鄰居和朋友了... 還好我們還可以幫得上忙。

Friday, January 28, 2011

弱勢的族群

這星期小蜜的老師找蜜媽蜜爸幫忙尋找有關中國新年的教學資料,昨天蜜媽交給小蜜老師時,小蜜在一旁很開心,蜜媽忽然想到自己研究的主題,我們的學校課程的設計一直是忽略弱勢的族群的,因為在某程度上來說,他們的文化是非主流的,像原住民或客家人的文化,在我們的課程中是看不見的...

一直處於主流文化的我以前無法了解那種被漠視的感覺,現在終於了解了,當別人因為不了解而覺得你的文化差一等的時候,真的會覺得委屈,還好小蜜他們學校所處的學區列為全英國居民受教育程度最高區的前五名,所以家長大多是受高等教育、很開明的,學校對外籍學生也很照顧,不過蜜媽和蜜爸還是覺得回到屬於自己的故鄉才是最舒服的。

在英國定居的朋友們,很擔心自己的小孩因為膚色不同被歧視,總希望能幫自己的孩子找到一些背景相同的朋友,像他們一樣是第二代移民,有朋友小孩在學校被欺負,我們大家就懷疑是不是因為那孩子是混血兒的關係,所以被欺負...

不過校園霸凌,也不是只有種族間會發生吧,我們的大陸朋友想盡辦法移民,因為他們的小孩在大陸在學校就被欺負的很慘,變得有點內向,變的不快樂,後來來英國後就改善了...

不過那小女孩的升學壓力並沒有減輕,因為第一代移民的焦慮,雖然英國小學沒什麼作業,可是她媽媽一直找習作,讓她女兒學習,希望能有機會考到私立中學的獎學金或以後進入好的大學,畢竟沒有經濟能力也沒有背景,在異鄉生存也是不容易的,人生並不會因為取得英國籍就從此一帆風順。

當有人說:"我沒有種族歧視"時,我基本上是持著遲疑態度的,因為我覺得沒有種族歧視是一種練習,是一種需要接觸才能達到的境界,有一回去朋友家的聚會,我端了一鍋的綠豆湯去,吃完飯,添綠豆湯給大家時,我很自然的跳過的朋友的英籍丈夫,因為下意識的覺得英國人應該不喜歡綠豆湯吧,也覺得朋友應該會分她先生吃,如果她先生想吃,會說吧...

我看到了朋友英籍丈夫眼中閃過的驚訝,沒錯,這也是種族歧視的一種吧,因為覺得他不同,所以對待他的方式也不一樣。不過因為其他甜點陸續端上桌,所以我也沒去問他要不要喝綠豆湯。雖然我不是故意的,可是在別人的眼裡,我應該也是有種族歧視的吧... 有了這次經驗,我想下會應該會做得更周全一點吧。

這次的經驗也提醒我,以前經歷過的那些不舒服的經驗,或許人家並不是故意的,只是沒想到怎麼做比較好罷了。想到當初去圖書館,館員一看到我是國際學生就如臨大敵的樣子,當他們發現可以聽懂我的英文時,才鬆一口氣,這種經驗真的很好玩,尤其是他們不自覺把身體向外傾想多聽清楚時的樣子,真的很有趣。

英文不好也不一定都會經歷不好的遭遇,記得在美國有一回去餐廳吃飯,朋友去化妝室,我先在吧台點可樂喝,因為音樂有點大聲,英文聽力又不太好,所以連調酒師問我可樂要加檸檬還是萊姆,都聽不懂,後來調酒師隨便弄一杯給我,我才發現自己沒有帶錢,我跟他說,我朋友就出來了,他會付,結果那調酒師揮揮手,就去忙別的了,也沒跟我收錢,後來朋友來了,去問他,他也是一樣揮揮手,就去忙了,感覺真的很特別,不過心裡超開心的,因為當時在吧檯真的覺得好糗,好丟臉喔。

給十五歲的你



聽過劉若英的版本時,就覺得這首歌很好聽,今天忽然發現日文版,覺得歌詞很有意境,十五歲的迷惘少女和成熟後的她的對話,走過青澀青春的她似乎也無法回她的問題... 究竟自己變得如何,究竟自己做了哪些事,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的她,真的就能肯定的說自己找到人生的定位了嗎? 完成夢想嗎? 人生的習題有標準答案嗎?

成熟的她的回答適用於人生的每一階段的自己吧,不論心裡有多不安,挑戰有多難,還是要勇敢走下去,無論成功與否,至少這樣才對得起自己吧...

最近研究的問題一直改,每改一個版本,要唸的書就不同,每回跟教授討論過後,總會覺得以前似乎浪費許多時間在不相干的主題上,教授似乎能夠了解我的不甘願,每次討論總會說以前看過的東西,寫過的文章,將來都會有用的,雖然現在用不上,並不代表走過的路都是冤枉路...

人生本來就不能斤斤計較...



劉若英的版本的最後一句,對得起十五歲的自己嗎? 我也很喜歡...

對啊...

無論何時,在需要對別人負責前,應該先問是否能對得起自己吧。